聚焦|“做中學,學中做”臺灣力翰科學課,開講!
科學需要探索,為了深化課程改革,踐行“做中學,學中做”的教學理念,本學期開始我校與力翰科學教育集團合作,共同開設了科學實驗課。力翰科學堅持兩個核心點:一在課堂上是傳授“思考方法”而不是“知識點”;二是課程設計上“注意整體”而不是“單項突出”,強調的是同學們的全面發(fā)展,尊重個性和創(chuàng)作性,強調的是跨學科知識整合的培養(yǎng)。
鏘鏘!從這節(jié)課開始,我們就正式進入到積木制造課程啦,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從制造中學到關于機械的知識。首先我們要先來認識物理中的「功」,那什么是功呢?原來呀,在物理學中,我們把力和物理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“機械功”,簡稱“功”,也就是W=F*S。之后同學們開始運用積木來制作游樂園中浪漫的旋轉木馬,觀察旋轉木馬的運作方式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旋轉木馬會上下移動是因為底下有曲柄和連桿兩個構造,透過他們的圓周運動,帶動旋轉木馬的上下垂直移動。
——選自「授課講師:王俐心/愛因斯坦老師課堂總結」
4月8日,“愛因斯坦”老師為我校初二國際班的同學們帶來了“物理馬戲團”—— 機械木馬課程,通過制作旋轉木馬的實驗讓同學們學習了有關機械的知識,了解了做功原理,并借由智慧白板互動教學與動手操作相結合,呈現(xiàn)出科技互動式教學。
今天,小學部二年級的同學們利用制作竹蜻蜓、試飛竹蜻蜓討論到達芬奇飛行器,學習到螺旋槳原理,了解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。
達芬奇,一位多棲人才,他曾經的畫作-飛行器引發(fā)了眾多人的言說,老師先用一系列的拋問讓小朋友激烈的猜想及回答。老師和大家分享了一個人類與鳥兒的小故事,達芬奇就創(chuàng)意發(fā)想,人類若飛不起來就坐在一個會飛的東西上飛行,所以畫出了飛行器,但因為那時技術還并不完善,不夠先進,所以就摒棄了。最后送小朋友竹蜻蜓,告訴他們也會產生空氣流動,借用反作用力將它推動上去。帶著問題,老師告訴他們試飛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項,他們都盼望著自己的竹蜻蜓最厲害,時不時喊出老師試飛教出的口令:多啦A夢,給我力量!小朋友期盼著明天就是下一節(jié)力翰課!
——選自授課講師:陶家利/海棠老師課堂總結
對于孩子們來說科學實驗無疑是好玩的,令人興奮的,但是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學習到知識,所以也切實的做到了“科學好好玩,好好玩科學”。
創(chuàng)始人吳志榮博士,生于臺灣嘉義,元智大學電機博士,任職于臺北市教育局12年,主持科普計劃,大力提升科普質量,使臺北市的科學教育登上了新的里程碑。
作為首屈一指的科學教育品牌,力翰科學沿襲“寓教于樂”的精神,在教育心理學、比較教育、教育哲學、國際教育的基礎之上,提出“基于核心素養(yǎng)背景下的劇本式教學法”的新穎教育理念,多次獲得 CCTV、人民日報、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的專題報導。
昌平校區(qū)電話:010-80794628
地址:北京市昌平區(qū)回龍觀朱辛莊321
海淀校區(qū)電話:010-58957275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西北旺冷泉東路66號
微信咨詢:13552378387
郵箱:zhaosheng@zgcschool.cn
網址:www.dm656.com
下一篇:我們快樂的住宿生活